返回

拒当接盘侠后,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9章 改革春风吹来了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七十九章改革春风吹来了

    气雾栽培试验成功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十里八乡。

    柳青站在试验棚里,手指轻轻拂过翠绿的生菜叶片,水雾在晨光中折射出细小的彩虹。

    “柳青!省农科院的批复下来了!”

    林小雨小跑着进来,发梢上还挂着细小的水珠,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,“我们被正式列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了!”

    柳青接过文件,指尖微微发颤。

    文件上鲜红的公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,落款日期是1983年2月15日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泥土与植物的清新气息充满胸腔。

    “这下好了,“老周蹲在控制箱旁调试喷淋系统,咧嘴一笑,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,“看谁还敢说咱们是瞎折腾。”

    柳青的目光穿过塑料薄膜,落在远处正在扩建的温室群上。

    去年冬天那场与保守势力的较量仿佛还在眼前,而现在,柳家沟即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。

    村委会的大喇叭突然响起,吴村长带着浓重乡音的声音传遍全村:“全体社员注意了,今晚七点在晒谷场开大会,传达中央新精神!”

    柳青和林小雨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期待。自从去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后,农村改革的春风就一阵紧似一阵。

    傍晚的晒谷场上人头攒动,新架设的电灯将场地照得通明。

    柳青注意到,连平日很少露面的老族长都拄着拐杖来了,坐在前排的长凳上,浑浊的眼睛紧盯着台上的收音机。

    吴村长清了清嗓子,打开一份《人民日报》:“现在传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……发展商品生产,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……”

    台下顿时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柳广志皱着眉头问身边的会计:“这商品生产是啥意思?莫不是要搞资本主义那一套?”

    柳青心头一热。前世记忆中,1983年正是农村改革全面铺开的关键一年。

    他站起身,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:“村长,文件是不是说,我们可以把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了?”

    “不止哩!”吴村长推了推老花镜,“文件上说,要发展专业户、重点户,允许资金、技术、劳力一定程度的流动……”

    林小雨突然抓住柳青的手臂,指甲几乎掐进他的肉里:“柳青,你听明白了吗?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,可以……可以办企业了!”

    晒谷场上的讨论越来越热烈。

    有人担心这是“走回头路“,更多人则兴奋地计算着自家的农产品能卖多少钱。

    柳青看着这一幕,心中感慨万千——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了这个偏远的山村。

    会议结束后,柳青独自留在晒谷场上,望着满天星斗出神。

    林小雨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,递过一杯热气腾腾的蜂蜜水。

    “想什么呢?”她轻声问,呼出的白气在寒夜里格外明显。

    柳青接过杯子,温热透过搪瓷传到掌心:“我在想,光有技术不够,我们还需要市场,需要把柳家沟的农产品卖出去。”

    “陈永年不是说过要帮我们联系港商吗?”

    “那只是第一步。”柳青摇摇头,“我想的是更长远的发展。一号文件给了我们政策支持,但具体怎么走,还得靠我们自己摸索。”

    林小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月光下,她的侧脸线条柔和而坚定:“我有个想法……既然省里把我们列为示范基地,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平台,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出去?”

    柳青眼前一亮。前世的经验告诉他,八十年代初正是乡镇企业崛起的黄金时期。

    他刚要开口,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
    “青哥!不好了!”栓子气喘吁吁地跑来,“县里来了个工作组,说要检查我们的投机倒把问题!”

    柳青手中的杯子差点掉在地上。

    他早该想到,改革不会一帆风顺,尤其是在基层,保守势力的阻挠随时可能卷土重来。

    工作组住在公社招待所,带队的是县商业局副局长马德才——刘副主任的老部下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他们就封存了柳家沟合作社的账本,还派人守在温室门口,禁止任何农产品运出村子。

    “简直是胡闹!”老周气得把扳手摔在地上,金属撞击声在安静的试验棚里格外刺耳,“咱们辛辛苦苦搞生产,倒成了投机倒把了?”

    柳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
    他走到窗前,看见工作组的人正在村口设卡。

    这一幕何其熟悉——前世多少改革先行者,都倒在了这样的“检查”之下。

    “柳青。”林小雨突然压低声音,“我有个主意。苏梅处长不是留了联系方式吗?既然我们是省级示范基地,是不是可以……”

    柳青猛地转身,眼中闪过一丝亮光。

    他快步走到办公桌前,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笔记本,快

第79章 改革春风吹来了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